防控疫情在家旅行之二十二她的原型只有一尺高,卻是聞名世界的文物國寶她只是一匹銅馬,卻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她是一尊出土的漢代文物,卻成了中國旅游標志她是一座銅雕,卻有十幾個名稱,身上還背負無數謎團她出身甘肅武威,形象卻早已遍布全世界,你我想躲都躲不開她她發現于雷臺,與雷沒有任何關系,卻給人一種快似閃電的感覺她現在收藏于蘭州,卻可以在祖國大經常見到她給出了這么多選項,估計你早已猜出,這就是銅奔馬——馬踏飛燕你要這樣想的話,其實你已經錯了她最貼切的名稱應該是:馬超龍雀側面的感覺是風馳電掣,全國備戰備荒的年代甘肅武威縣幾位村民在挖防空洞時發現了一座古墓里面竟然有銅馬、銅車等200多件文物后經考古發掘,把文物移交給甘肅省博物館收藏當郭沫若在甘肅省博第一眼看到銅奔馬時興奮之情溢于言表,他對銅奔馬的造型贊嘆不已當即給她取了一個生動形象的名稱:馬踏飛燕郭同學認為她既有風馳電掣之勢,又符合力學平衡原理無疑是一件稀世珍寶,希望能在北京展出大家一句話,決定了一件文物的價值和生命力銅奔馬在北京展出后,轟動全世界然后又在世界多個國家巡展其實她的個頭并不大,本人到蘭州甘肅省博有幸親眼欣賞到這尊銅雕身高345厘米,也就有一尺多高并沒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大、威猛卻是矯健、俊美、飄逸、灑脫典型的大漢威儀和盛世自信形象不由得讓人相信那句話: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偌大一匹馬,卻是三足騰空,只有一足著地緣來是踏過一只正在飛馳的雀鳥通體緊實的軀干,揚起輕捷的三足頭半歪,不怒自威口半張,嘶鳴嘹亮不飛自馳,不須揚鞭自奮蹄正面的感覺有些傻的呆萌后人考證,這是一匹集合了西北地區多種良馬估點的神馬馬下面的是一只龍雀神鳥奔馳的駿馬,踏過一只疾飛的龍雀龍雀驚慌地回過頭觀望駿馬頭頂的鬃毛和馬尾向后飄飛軀體象流線一樣,以展翅的飛鳥作為馬腿的著力點強烈的動感,驚險的平衡這樣驚心動魄藝術品竟然出自2000多年前鑄造匠人天馬行空的想象力不得不令人感嘆銅奔也的出土地發現這匹銅奔馬的地方叫雷臺是古時當地人祭祀雷神的地方墓主人東漢時期武威太守張江漢代社會,馬是中重要的戰略物資漢武帝還曾作《天馬歌》銅奔馬在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被定為國寶級文物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目錄》。
同樣是這匹馬文物部門稱旅游部門稱蝴蝶雕塑更愿意稱其為雷臺漢墓出土的銅車馬陣仗就是這匹也,還被網民找到了多處槽點為什么它的照片都是側身。你看蝴蝶雕塑都是同一個朝向,難道它是順拐。其實都很簡單,因為側面照能反映出銅奔馬的飛馳的俊美形象正面照看起來馬的形體是歪的,蝴蝶雕塑,是因為整個造型只有一處著力點為了整體身體的平衡,只有犧牲馬的頭部歪著的頭部側面看并不影響整體效果馬的尾馬打結,是為了讓跑得更快打結后的馬尾就不會亂甩,更不會被各種障礙物掛住至于順拐嘛,說明你看得真仔細,就像人的順拐一樣,一般而言,這種馬是很少的但在西北大漠,只有像汗血寶馬這樣的高大上名品才獨有這種技能這樣的馬在奔跑中速度加快卻不會讓騎者覺得顛簸更適合在荒原大漠上長途奔襲已出土的漢代壁畫上經常見到這樣的天馬隨處可見的旅游形象大使在家門口的形象如果你想一睹銅奔馬的真容就要去蘭州甘肅省博物館銅奔馬已成為這里的鎮館之寶如查想去銅奔馬的老家那就去武威雷臺漢墓十年前這兩處我都去過有興趣的建議都去看一看到了武威,還可以順便看看沙漠公園和長滿核桃樹的植物園當然兩地的美食也盡量不要錯過銅奔也的故鄉雷臺推薦理由世人皆知又皆不知星級指數。